时间:2022-09-29 23:59:43 | 浏览:10714
文、图/王中山 张帆
五月的沙澧大地,暖日菜心稠,晴烟麦穗抽,一片丰收景象。5月19日,由漯河市郾城区委宣传部、郾城区文联组织开展的"百年荣光 行走郾城 "活动,邀请部分媒体记者、摄影家爱好者、文学和艺术工作者,对郾城区现代农业观摩考察。
漯河市郾城区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区)之一、全省95个粮食核心示范区之一,先后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区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3.5亿公斤左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现代农业科技"郾城范儿"
"我们运用现代5G技术,全力打造全自动喷灌系统,农民只要轻轻在手机上一点,远处的田间喷头就能自动打开,根据墒情设置浇水时间,浇完自动停止,水肥一体,混合喷洒,节水节肥。"站在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地头,郾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朝彦指着麦田里的平移式自动喷灌机自豪地介绍道。
他说:"这里我们还安装有病毒测报物联可视系统,技术人员不需要每天到田间,只需要坐在电脑桌旁,就能查看麦苗病毒情况。还有高空昆虫控诱设备,利用灯光把昆虫诱获扑杀。"
"在线看田"、"视频种地"、"自动土壤水分观测"、遥控无人机给农田打药……郾城区农业的科技范儿,让观摩团成员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近年来,郾城区聚力推广智慧农业,安装使用了6套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病虫害检测预警系统、智能水肥一体系统、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田间小气候,采集墒情、虫情、病害信息等,提升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轻松化。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后,在方便快捷的同时,农民浇水成本由30元/亩降为5元/亩。"杨朝彦说。
"按照目前测算,今年小麦亩产有望实现650公斤左右。"望着丰收的麦田,正在田间进行科学监测的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利民告诉记者。
粮食生产,种业是基础。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高科技核心产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良种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6%。打好农业翻身仗,解决好"卡脖子"问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搞好种源研发。"在河南金囤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振华的话语铿锵有力。
他说:"我们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研发,现已发展为集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种子公司,科研基地面积达300多亩。目前,小麦已审定8个品种,玉米、大豆有7个品种。特别是小麦品种"金囤127"实现百亩方实打验收亩产756.5公斤,很是喜人,为解决好我国现代农业"芯片"问题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前,小麦品种豫麦158、囤麦127、囤麦257、阳光818,玉米品种漯玉16、漯玉36、囤玉118,大豆品种囤豆1号,红薯品种漯薯10号等品种,在漯河农业生产中大放异彩。
2020年,全区小麦37万亩,平均单产575.9公斤;玉米22万亩,平均单产595.1公斤;大豆13.5万亩,平均单产176.87公斤;红薯1.2万亩,平均单产402公斤。
高标准农田"郾城气派"
放眼漯河市30万亩高标准农田郾城建成区,麦田如毯,路宽平整,水渠一新,真可谓"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给力的投入。据悉,仅2020年,郾城区在1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的基础上,新增投资5600万元,新打机井266眼,井泵配套532套;疏浚排涝沟67.5公里,新建桥涵124座;地埋管道157公里,设置出水口6928套;建设机耕路29.5公里;种植防护树木1.5435万棵;土壤改良3.5万亩,基本形成"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稳步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支撑了粮食高产稳产。
"我们商桥镇建有4.6万亩高标准农田,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网格。第三级网格设"一长三员"——网格长,由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或种粮大户担任;管护员,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担任;农技员,由技术人员担任。"如何实现对农田现代化管理,郾城区商桥镇镇长张少冰这样告诉记者。
为破解农田设施管护难题,确保农田设施良性运行,该镇以商桥"e"家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支撑,将全镇路、桥、沟渠、林网、农业用井等农田设施统一进行登记建档,建立以"工作区-村-农田设施"为标准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走出一条"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农田设施管护新路子。
不久前,村民靳自权反映水管漏水,网格员王应杰急忙赶来,手机拍照,传到商桥镇网格化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转办,安排人员维修,不到1小时换好了水管。
目前,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部建立"三级网格管理体系"。
"三链同构"扮靓农业"郾城颜值"
近年来,郾城区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探索出三链同构、集群协同的农食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延伸产业链,发展粮食集群。郾城区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组建粮食产业联合体,把6家龙头企业、两家面粉加工企业、1家粮食收储企业、47家种植大户、6家种业公司等联合起来,从提高优质小麦的繁育能力入手,通过完善粮食深加工企业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原料质量等手段,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市场+农户"的运营模式,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选树优势品牌。依托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雪健实业、新汇生物、小帅才食品、优润食品等公司,推动小麦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完善品牌体系建设。雪健实业生产的"雪健"牌、"麦得虹"牌小麦粉先后荣获"国家免检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等称号。新汇生物、小帅才食品、优润食品生产的各类面粉和休闲食品畅销国内外。同时,该区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43个。
打造供应链,促进融合发展。郾城区全力推行小麦订单化生产,订单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了专用品种专储专用,确保优质优价;畅通粮食收购渠道,通过"粮食银行",免费为农户提供"代收储、代运输、代加工、代销售"和产品兑换服务,企业买粮、农民卖粮都不再是难事。这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如何补办临时乘机身份证明?平价餐饮店在哪里?空港快线要到现场购买?无线wifi怎么连?快来看看白云机场这些贴心的便民服务。妥妥的一堆干货给您准备好了,有了它以后来白云机场不会再蒙圈啦!这些在中国广州发布就能做到
希丁安集团首家睡眠体验馆启动仪式中新网9月24日电 近日,希丁安集团中国首家睡眠体验馆&卡缇梦高端定制寝具首发仪式在北京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家之尊馆拉开帷幕。据了解,瑞典希丁安集团作为积累了超过160年寝具产品生产经验的老字号,自1987年就成
总部设在上海的多么工作室在中国的黄木厂村推出了它的“睡眠实验室”精品酒店,这个地区被该团队称为“北京的后花园”。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村庄由白色的小房子组成,这些小房子仍然能让人想起丰富的历史。新的精品酒店位于村子西北部的显著位置,是一座两
2015年3月16日,北京——在3月21日第十五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亚马逊中国(Z.cn)宣布正式推出线上首家以睡眠为主题的一站式健康平台——睡眠馆(Z.cn/sleep)。前期为了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睡眠现状与实际需求,亚马逊中国发起了全国
乐居财经 张华 发自北京9月21日下午,希丁安集团中国首家睡眠体验馆暨旗下高端寝具品牌卡缇梦中国首发活动在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家之尊馆盛大举行。(左起:希丁安集团亚太区财务总监陈兮、希丁安集团亚太区总裁Marco、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国际部经理王宏
如果你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恭喜你,全国预计有80%的民众与你是同道中人,因此你无需感到自卑,但你的睡眠时间确实需要改善了。这份数据是由亚马逊于今年2月分析了9929份有效样本后得出的,里面还揭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全国睡眠现象。比如我大魔
3月19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国内床垫行业领军企业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临门)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 “2021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全国首个更换床垫标准——“人的一生需要8张床垫”新主张。报告创新性地
来源:环球时报日本《东方新报》4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出现的新职业“哄睡师”,关怀被失眠困扰的年轻人所谓哄睡师,就是与深夜失眠的顾客聊天,对顾客进行睡眠引导的职业。这类需求以年轻人为中心正在持续增长,中国网络上此前也有过类似的服务,后来由于
1宠儿VS弃儿来看看这个倒霉的人——一岁,胸骨畸形,肋骨外翻,差一点被爷爷遗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只能就读职业高中,参加对口高考。职业高中时,受到霸凌和歧视,患上了心脏神经官能症,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痊愈,最严重的时候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刚长
日本《东方新报》4月3日文章,原题为:中国出现的新职业“哄睡师”,关怀被失眠困扰的年轻人。所谓哄睡师,就是与深夜失眠的顾客聊天,对顾客进行睡眠引导的职业。这类需求以年轻人为中心正在持续增长,中国网络上此前也有过类似的服务,后来由于涉及“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