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00:11:09 | 浏览:1558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传说由来
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助吴伐楚,五战五胜攻下楚都。其后,越国也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进谗言诬陷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谗言,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伍子胥
当我对所有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去承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美国往事》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初期,社会上扔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说
有学者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有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随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驱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
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他的真身。如今,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挂艾草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草是药用植物,既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草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栓五色丝线
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彩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丝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丝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带五彩丝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挂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下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每逢此时,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祝福。端午节来临,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与敬意,祈愿祖国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明天端午节, 祝您和家人端午安康 !
来源:环球文摘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习俗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夏日炎炎,田里麦浪翻滚,这几天就要开镰收割了。农历五月初五也到了,到处粽子飘香,传统的端午节也向我们走来。关于端午,人们并不陌生。端午节民间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这天人们要祭拜神祖、祈福除邪,煮粽子,炸菜角,赛龙舟,祭屈原,
端午节来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
端午由来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举行图腾祭祀,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因为楚国首都郢都被秦国攻破而投汨
端午安康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放假通知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1初三2初四3 端午节4初六5初七根据关于国家节假日放假的安排,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登高等,都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端午节喝茶也是一个习俗,并且,端午喝茶的另一个说法是它起源于喝黄酒,黄酒燥热难当,需要喝茶以解之,久而久之,就保留下了端午喝茶的习惯。如今,端午喝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作者:小肥羊yy端午节既然不能团聚,我便选择了独行。带一名独行者的洒脱和刚毅,不错过这世间的美好。当你犹豫该不该出去行走一番时,只要迈出脚步,你便已成功了;走出去,你就已不再是那个犹豫不决的你,而是一位加速前进,享受美景的行者!济州岛一直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6日讯(记者余国华)6月6日,武汉国际龙舟比赛现场,来了不少外国留学生观众,他们很喜欢中国文化,看龙舟、吃粽子,过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端午节。来自中北美洲哥斯达黎加的莫罗,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李莎,她现在在华科大读经济学专业
本文审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学科普作者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约而至,相信很多吃货们应该都已经提前品尝了该节日必备的食物——粽子。咱就是说,别光知道吃,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想必很多人都会回答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今天就来和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代表着“初始”,代表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按照时间推算,它所在的月份,又被称为“午月”,因此这一天便被人们称作端午。古时候的“端午”,并不是一个好节日,古书中记载到:每年的这一天气温骤升,各种毒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古老传统的端午节,常常有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系五色丝线、戴香包等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含义是什么吗?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具体习俗有哪些?快来让95154告诉你吧!端午节的含义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
端午节临近,这是中国一个传统的民俗大节,也是中国别称最多的节日,如龙舟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艾节、五月节、浴兰节等等,这些不同的名字背后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避五毒,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在这一天层出不穷。同时老传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 ——唐代•文秀因为拼搏•所以出「粽」一、端午由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天中节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