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00:08:06 | 浏览:2595
端午节临近,这是中国一个传统的民俗大节,也是中国别称最多的节日,如龙舟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艾节、五月节、浴兰节等等,这些不同的名字背后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避五毒,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在这一天层出不穷。
同时老传统中还有一些讲究和禁忌,虽然很多都是“老皇历”了,但了解一下也无妨。记住“1不吃2不游”,尊重传统,一年安康。
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送“节礼”的习俗不能少,尤其是出嫁后的女儿要在端午节这天买上粽子,再搭配几样其他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亲人团聚。
有些地区认为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吃娘家人包的粽子的。这些地方的民俗认为:端午节粽子是祭拜祖先的供品之一,而供品只能自家人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将粽子给嫁出去的女儿吃,家里的福气也会被分出去,所以有“端午不吃娘家粽”的说法。
1、在端午节时节,忌讳下河游泳。
端午前后气温都开始攀升,很多人选择下河游泳来解暑降温。但端午时节刚入盛夏并没有入伏,气候不稳定有时候还会降温,这时河面被晒得暖乎乎的,但入水后越往下水温就越低,尤其是深水区的水很寒凉,在低温的水下环境中人们游泳时腿脚很容易抽筋、发生溺水的危险。
另外,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纪念屈原,而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而亡的,在这样的日子里下河游泳实属不吉利,因此在端午这天最好不要下河游泳。
2、在端午节时节,忌讳远游
在阴阳五行中,认为五月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属于“恶月”,而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恰巧为“双五”,是毒虫肆虐的时刻,人们在端午这天会插艾草、喝黄酒等驱邪避凶,因此这天也不适合出门远游,最好待在家里吃粽子、插艾草等,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赶走霉运,使全家顺遂。
另外还有一层含义,端午前后正值夏收之际,人们忙着收小麦种玉米,而在过去农耕不是机械化生产全靠人工,但又不能错过最佳的收割、耕种时间,农田劳作强度非常大,所以古人认为在端午前后尽量不出门远游,应该留在家里帮忙,毕竟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农忙也能早一点结束。
1、插艾草与菖蒲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在古人心中是一个“毒日”、“恶日”,并且这种思想被代代相传了下来,因此每到端午便有各种求健康平安的风俗习惯。
其实这并不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很容易生病,湿热的环境会让瘟疫流行、蛇虫等开始肆虐、大量的繁殖,容易咬人伤人。
而艾草一直是我国的药用植物,其中所含的具有芳香味的挥发性精油,有驱蚊虫的作用,正所谓“手持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古人认为在端午节这天,在自己家门口挂上艾草、菖蒲,期待趋利避害、招纳百福。
艾草要选择新鲜的,有条件的可以在端午节当天太阳未完全升起时,将艾草采摘回来,并用红绳捆扎好倒挂在门口,这时的艾草还没有经过太阳的照射,驱邪效果是最强的,因此挂艾草要趁早。
2、栓五色线
在端午这天不少地区流行在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系上五色绳,也就是青、黄、赤、白、黑等颜色的丝线搓成五彩绳,古人认为这五种颜色象征着五行,是吉祥的颜色,可以为孩子驱邪避灾。
在端午戴上五色绳,不要当天就取下来,而是要等到端午之后的第一场大雨那天才可以取下来,让五色绳随着雨水一起流走,这样有带走灾难与病痛、为孩子带来好运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五色绳自端午之日戴上,一直要到农历七月七“七娘妈”的诞辰之日,方可取下来与金楮一同焚烧,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是父母、长辈希望孩子健康长大、平安快乐的美好祝愿。
端午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节日之一,亚洲很多国家也都有庆祝端午节的习俗,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颇有意思。你的家乡在端午还有哪些说法和讲究,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好听的男孩名字:晓啸 旭烟 浩修 君轩 文风 博冠 翰思 世龙 德闲 凌高 俊磊 弘峻 晋泰 圣文 浩言 卡思 秀轩 柏千 永都 君民 健翎 泽城 棋语 浩琦 博晋 金波 棋凯 玮信 棋乐 宇琪 圣佑 彬琪 哲桦 浩遥 晋枝 翱翔 棋瀚 瀚
“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这是一首清代的小诗,描述的是民间农历六月六出游的场面。农历六月六,如今已经逐渐被淡忘的民俗节日,年龄小一些的朋友可能对这个节日非常陌生,一些老人可能还能想到“六月六,晒红绿
不知道怎么了?也许是本能驱使,抑或是什么?我脑中不断地浮现的画面,似乎在催促着我去行动,去将之呈现。就像是有的作家描述的:“人物似乎有了生命,而我不过是一个管道”,就是这种感觉。《芯片奇缘》写到第二部第二章时,我想重整以前的剧情,打乱、扩充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
本文审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学科普作者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约而至,相信很多吃货们应该都已经提前品尝了该节日必备的食物——粽子。咱就是说,别光知道吃,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想必很多人都会回答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今天就来和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代表着“初始”,代表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按照时间推算,它所在的月份,又被称为“午月”,因此这一天便被人们称作端午。古时候的“端午”,并不是一个好节日,古书中记载到:每年的这一天气温骤升,各种毒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古老传统的端午节,常常有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系五色丝线、戴香包等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含义是什么吗?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具体习俗有哪些?快来让95154告诉你吧!端午节的含义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有心人发现,2021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6月14日,2023年的端午节落在公历6月22日,这意味着今年的端午节比去年提前了11天,比明年更是早到了19天。同样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夏日炎炎,田里麦浪翻滚,这几天就要开镰收割了。农历五月初五也到了,到处粽子飘香,传统的端午节也向我们走来。关于端午,人们并不陌生。端午节民间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这天人们要祭拜神祖、祈福除邪,煮粽子,炸菜角,赛龙舟,祭屈原,
图片来源:www.unsplash.com(由cheng feng分享)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按照习俗每家每户都要挂艾草菖蒲、吃粽子、赛龙舟、午时沐浴等等。还有的地方会喝雄黄酒祛邪,当然这个习俗使得许仙吃了苦头,差点被黑白无常勾去了魂魄,